>资讯>正文

斯人远去 书画长存-一位业余画者的艺术追求

时间:2023-05-06 11:51:24       来源:搜狐

“一篇儿子缅怀父亲的悼文这几天在网上流传。文中对父亲的描述真实而感人,看了让人泪目。这位父亲的形象平凡而高大,文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父爱如山,以及父亲去世后的风木含悲,令人深深感怀也随之悲恸。儿子的叙述与怀念更是以父亲对书画艺术孜孜追求为主线,使父亲的格局与境界、情怀与修养、家风与亲情不禁跃然纸上,给读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极大的鞭策。夏开明先生并非专业的画家,可他秉承了专业的精神,以艰辛与坚守致力于传承国画文脉精神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尤为可贵的是他的作品大多为讴歌时代、赞美家乡、弘扬主旋律而作,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。”

(本文来源于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)

我的父亲夏开明

2023年4月10日中午。我的父亲走了,走的时候手上还握着毛笔。弥留之际,他还让我哭泣中的母亲把笔蘸墨递给他,他已睁不开眼睛,毛笔已没能指向画作的位置,仍然吃力地倚靠在轮椅上,用微弱的力气,提笔在空中比划,艰难地喘着粗气,喃喃着“我还没画完……这边……这样……”

(父亲的绝笔)

我的父亲就这样走了,走得母亲和我们伤心欲绝、心如刀割。他没有让我们送上最后一程,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,我们从未想也不肯想他将会如何离开我们,但这样走我们怎能接受得了!我的父亲估计自己也没有预料到,他是那么的乐观与坚强,从未被病魔所吓倒,他一次次战胜狂飙的病魔转危为安,又一次次拿起画笔,以梦为马般对书画艺术孜孜追求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……也许真的感天动地了,那支毛笔直到他去世的第二天凌晨,笔头墨汁才干。

(父亲的遗像)

父亲画画的时间并不早,61岁时才开始到常山县老年大学正式学画,但他的执着好学、刻苦钻研、提高进步并非常人所能比。我们子女在外工作,平日里只知道父亲爱好书画,但他从不在我们面前显摆,很是谦虚,听到他说的最多的就是“画不好”“还差得远”,偶尔看到他完整的几幅画很是吃惊,我们都很佩服父亲,但他到底热爱到什么程度、水平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并不十分清楚。父亲走了以后,当我们翻开他的画作、草稿、书籍、证书,泪水止不住地滚落下来,父亲让我们好心疼好心疼……

(父亲所获证书)

他是那么的用功刻苦。书画书籍遍布书房和卧室,《三希堂画宝》《芥子园画谱》《中国传世花鸟画》《中国名画》《书画世界》《五体书法字典》《草书字典》等等、等等,很多书都被他翻烂了。他还有很多书画剪报,做了大量笔记心得,撰写书画评论、体会文章。他先学花鸟,再攻山水,分门别类地逐一攻坚。他的分类已不止是梅兰竹菊、花卉翎毛之类,而是“鸣”“动”“流水”这样的细分,通过全面掌握,重点临习,博采众长,彰显个性,最终造就了自己的绘画风格。他就这样孜孜不倦地学,锲而不舍地练,笔耕不辍,如痴如醉。最让母亲和我们儿女为难的是,这些年他被检查出肺纤维化这个可恶的疾病,需要24小时吸氧,体力明显不支,行动明显不便,但他仍不肯停笔休息,有时也可能因为画画费神费力加重了病情,急救了好几次,但一等恢复过来就“手痒痒”,吵着要回家,其实还是想画画。书画艺术已如同他的儿女、血脉,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,我们疼在心里,急在心里,看到他这么执着热爱,虽常常相劝,但强行阻拦又怎么舍得……

(父亲的书房)

(父亲的卧室)

他是那么的精益求精。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,一幅画下来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瑕疵。为了画一张展览方的约稿,他少则画二三遍,多则要达六七张。听到母亲说得最多的就是“我都觉得已经很好了,他说不行又要重新画,能不累吗?”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,我怔怔地看着他那些重画的草稿,不知道到底哪里不好,为什么他还要不满意?……他画每一幅画,都要精心构思,为此拍了很多照片,也下载了大量图片,反复比较揣摩,达到理想意境才动笔,正像他自己说的“不仅用手画,更重要的是用脑画、用心画。”他十分讲究理论指导,反复看、反复读古人画论和作品,培养理论修养、鉴赏能力,以达到“眼高才能手高”的目的。他就这样,完全忘却自己老年始学的现实,完全不顾自己已是年近80的老者,仍以美院科班学生都难以达到的意志与勤奋补缺、补拙,循序渐进,孜孜以求,最终得以进步。

(父亲的绘画心得)

(父亲的第一稿)

(父亲的第二稿)

(父亲的第三稿,仍未成稿)

他是那么的谦虚谨慎。从未从他嘴里说过一次“这幅画我很满意”,家里客厅曾挂过他一张画,镜框装裱的,确实堪称精品,连专业画师都连连称赞,可前不久,他还是让人把它拿了下来,说不够好,要重画一张再上墙。他的作品除了拿去展览的外,几乎都没落款,他总说自己的字写得不好,过不了关,要先练好字再作题记题款。他有几个专业画家朋友,有时会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微信发去请教,听到老师对他提出的意见,闻过则喜,连连感激。他获得那么多证书,包括全国全省、市县展览,都很少跟我们提及,更别说在外人面前得意吹嘘。我的父亲总是这样,志存高远,严以律己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胸怀与涵养绝非我们兄弟姐妹所能及。

(父亲的参展作品)

(父亲的义展作品——驰援者)

他是那么的充满感情。总是用实际行动、深厚情怀诠释着“为人民而创作”“创作源于生活”,他的很多作品都为讴歌时代、赞美家乡、弘扬主旋律而作。为了画一张迎接党的二十大的满意作品,他呕心沥血、日夜辛劳,终因身体原因送到杭州急救而没有赶上展览,为此他遗憾了好久好久。在创作时他曾跟我谈过作品的构思,说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表现出来,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要有高铁航母,要有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绽放的笑容。父亲去世后,老年书画协会的同志告诉我们,“你爸的作品后来还是完成了,过段时间还是会展出的”,我哽咽了,我爸他看不到了呀!……父亲博学多才,虽高小文化但博览史书,从小就跟我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。父亲年轻时,为了培养我们四个子女读书,放弃了自己从政为官的仕途,风雨无阻、披星戴月、废寝忘食地做木工挣钱,身体留下很多后遗症。他手艺精湛,会做全套雕花家具,会设计房屋桥梁,老年了还在义务帮助村里设计文化礼堂、村民广场、美丽乡村。他热爱生活,拉二胡,唱戏曲,擅武术,身体好的时候,总有很多人喜欢跟他在一起,吹拉弹唱,有说有笑。父亲的心里不单装着家人,也始终装着别人,当他书画艺术到了一定水准,便想着要培养村里的孩子,于是开始教他们知礼学艺,启蒙后代。

(父亲的写生——家乡)

(父亲的写生——三衢湖)

(父亲在教育孩子)

(父亲多才多艺)

他是那么的节俭朴素。不管家里条件好坏,总是勤俭持家,一颗饭粒掉在桌上都要抓起来吃。自懂事开始,就听母亲说,父亲本来很早就能享福了,因为他有手艺,方圆几里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声,有时请他打家具的人排成了队。他到谁家做家具,谁家都会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大师傅,可父亲每次都只吃一点点,有时东家都以为他还没有吃。其实父亲是心疼别人,省下来可以让东家少花钱买、让孩子们吃。翻看父亲的记录本,常年累月已有好多,小小的字记录了每一笔开支,包括买了一块豆腐、一把青菜、一支笔、一张纸……到后来他的手已经抖得厉害,可他还坚持记账、记日记,如今两个本子永远定格在了2023年4月10日!看到这些,我的心真的好痛,痛到了无法形容……他为了书画,已经属于最舍得的了,但每一次画坏的纸他都没有丢,细心整理好,拿来继续练习、继续练字。整理遗物的时候,我不禁泪如雨下,父亲攒了所有包裹中药的纸用来练字,大大小小、密密麻麻……

(父亲练字的中药包装纸)

父亲走了,如同家里的精神支柱突然崩塌,我们都失魂落魄,跟做梦一样, 不相信这会是事实!我也不知道该要多久才能平复我的心情,该要多久才能不如此悲痛的想他,但我肯定知道的是,父亲的精神永驻!他对子女的疼爱、对艺术的炽爱、对生活的热爱一定会在我们家久久地传承下去!

走好啊!我伟大的父亲!

安息吧!我亲爱的爸爸!

不孝儿夏文星泣记于2023年5月1日

夏开明先生部分作品赏析

 

相关内容